出生于天津三太爷庙街。
父王甲荣官广西富川县知县举家同往,入富川县学丙班读书。
入嘉兴高等小学,始学作诗。
入浙江第二中学,各科教师多为名家,尤喜历史。
患恶虐辍学,父授以唐拓《十七帖》,为学草书之始。
拜沈曾植为师。是年为学章草之始。
1919年,考取无锡国学馆,同试者一千五百余人,仅录24人。1920年,父命问业于梁启超,着重于子史。1922年与同仁合著《礼经大义》,由无锡印书馆出版。
1924年,聘为私立无锡中学毕业班国学教员,1926年任无锡国学专门学院讲师。
任私立光华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教员、任私立大夏大学预科讲师、始究诸子书。
兼任私立大夏大学高等师范科中国文学系主任。
任大夏大学国文系教授。9月21日,在嘉兴与沈静儒女士结婚。
1月,《严几道年谱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。
6月,《诸子学派要诠》、《先秦诸子答问》由中华书局出版。
任迁沪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务长。任私立沪江文理学院历史系教授。
在复旦大学任教,先在中文系,后任历史系、哲学系教授。撰《梁启超诗文选注》。
《庆祝王蘧常教授从事教育工作、学术活动六十五周年暨九十寿诞》活动在上海静安宾馆举行。
主编的《中国历代思想家传纪汇诠》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。创作《十八帖》。
《王蘧常书法集》出版。复旦大学哲学系举行王蘧常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,会上宣布,哲学系将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协作出版先生的遗著《秦史》。